留级制度重现,专家:莫功利,仅限特殊教育学生,应避免被普通学生家长利用
近日,关于“留级”“跳级”制度的讨论引发热议。今年,教育部公布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其中第十四条规定“适度放开特殊教育学生学籍变动权限”,情况特殊的可以允许其降级就读。已经在义务教育阶段消失近20年的留级制度或将被重新启用。此次关于“留级制度”规定修改的背景是什么?“留级生”身份的重新出现,将给这部分学生以及学校管理带来哪些影响?既然有留级,那是否还会进一步开放学生跳级呢?
九派新闻联系到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解读此条规定。
【1】“社会对留级制度存在某种期待”
熊丙奇表示,虽然这只是针对特殊教育学生,且“情况特殊”才允许降级,但是这也被解读为留级制度隐形回归。“从中可见,社会存在对留级制度的某种期待。从让每个适龄学生接受合格的义务教育,服务学生更好成长出发,我国确实有必要基于‘因材施教’,评估学生的实际情况,允许跟不上学习进度的学生留级。”
https://d.ifengimg.com/w1125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5/F0531EB650896291DF1059F974206FCD691985C9_size185_w1919_h305.png《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图/教育部
留级制度在我国曾长期存在,是中小学管理学生学业、促进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不少70后、80后的记忆中,读小学与初中,是有“留级生”的,成绩差的学生会被要求留级,有人调侃,自己小学读了八九年。
熊丙奇认为,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取消了强制留级制度,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留级制度被认为是对成绩差的学生的歧视,伤害成绩差学生的自尊;二是留级学生挤占义务教育学位,不利于义务教育普及,尤其是在义务教育学位资源紧张的背景下,教育部门首先要解决学生上学的问题。
第三,由于义务教育强调“义务”“免费”,主流意见认为,每个适龄学生享有九年义务教育,而留级也就会导致享受义务教育的年限延长,留级学生增多,会导致财政投入增加,也会带来新的教育不公平问题。
因此,过去20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留级现象很少,有的家长主动提出让孩子留级,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原则上不支持,会以学校没有多余学位为由拒绝,要留级的学生,只能采取病休的方式,休学一年后再复学。
【2】不允许留级,导致有学生“混完”九年义务教育
此次修订的《办法》同样规定了休学、复学办法。学生休学由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学校确认后报上级学籍管理部门核准。复学时,学校应及时办理相关手续。申请休学的期限不超过1年,休学期满后确需继续休学的,应重新申请办理。
熊丙奇认为,从现实看,有个别学生确实因自身身体与智力发育等问题,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如果不允许他们留级,会让他们求学面临很大压力。就是让他们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也只是完成义务教育年限,并不能保障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质量,即达到合格要求。
他举例道,有一些基层教师反映,少数学生的各科考试成绩都不及格,但也让他们小学毕业、初中毕业。不允许学生留级,还导致有的学校老师,以躺平心态对待成绩差的学生的学业,让他们“混完”九年。
因此,一直以来,都有恢复义务教育留级制度、强调重视义务教育“合格率”的呼声,但具体实施面临现实阻力与诸多担忧。一方面,到2023年前,我国各地城镇学校的学位资源都比较紧张,没有空间考虑这一问题;另一方面,如果实行留级制度,可能会加剧义务教育阶段的唯分数、唯升学倾向以及应试化、功利化问题,如有家长让初三的孩子留级一年,多学一年参加中考。
【3】因材施教,“留级”“跳级”莫功利
怎么既考虑个别学生的现实需要,又避免留级制度的负面影响?
熊丙奇认为,《办法》选择针对特殊教育学生适度放开,是可行的。“当前,特殊教育学生也有相当数量选择随班就读,他们由于身体、智力发育情况,跟不上教学进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允许他们降级就读,可以减轻他们的学业压力,也不会产生歧视问题。”
但他也强调,不能将此解读为义务教育恢复留级制度,对于普通学生来说,还是会实行严格的学籍管理。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放开了一条口子,有的想让孩子留级的家长,会利用这一通道让自己的孩子留级。要避免这一政策被利用,就需要严格认定特殊教育学生身份,公开、透明地执行《办法》。
熊丙奇表示,“从长远看,随着我国进入少子化时代,义务教育学位资源不再紧张,我国也可探索实施面向普通学生的留级制度,以及与之对应的跳级制度。实施跳级制度,同样面临功利化的问题,如有家长拔苗助长,打造神童让孩子跳级。”
因此,这都要求学校不能用单一的学业成绩标准,来评价学生要不要“留级”或“跳级”,而应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发挥这一制度的因材施教作用,而不能让本来服务学生更好成长的留级或跳级,加剧义务教育阶段的功利化。这要求学校为学生成才营造个性化教育环境。
来源:九派新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