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经济成绩“分量足”,今年政策怎么走?
GDP增长5.2%突破126万亿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消费贡献率达82.5%;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2%,出口依旧保持14%国际份额;……日前,2023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出炉,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2023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成色好、分量足的成绩单。”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指出,去年中国GDP增速比2022年加快了2.2个百分点,向好趋势进一步巩固,不仅高于全球3%左右的预期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名列前茅。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告诉观察者网,2023年全年经济增速显著回升,一方面源于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本身具备内在修复动力,另一方面也与低基数因素有关。消费整体呈现修复态势,青年失业率偏高现象依然存在,经济修复动能有待进一步增强,宏观经济面临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仍是房地产行业何时企稳回暖。
王青预测,今年我国GDP同比增速有望达到5.0%左右,经济运行会进一步向常态化水平回归。下一步要通过产业政策调整、加快推动房地产行业实现软着陆等措施,重点解决“城镇中产阶层”收入增速偏低问题,这对2024年促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红塔证券宏观分析师杨欣认为,提振A股或是刺激消费的可行方案,资本市场的改善可以提振投资者信心,利好估值回升,进一步增加投资性收益。财政政策方面将围绕稳增长和地方化债进一步发力,中央有望承担更多的加杠杆任务。
https://d.ifengimg.com/w1024_h671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4/F840562F06C4824FB2D756133D6472BA641D22CF_size633_w1024_h671.jpg航拍成都中铁联集集装箱中心站/视觉中国
出口依旧保持14%份额,“新三样”竞争力增强
纵观去年全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5.2%,全年经济增速显著回升,呈现“前高、中低、后稳”走势。
王青表示,2023年GDP增速为较上年加快2.2个百分点,一方面源于2023年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本身具备内在修复动力,再加上政策面着力扩大内需,在稳增长方向持续用力;但另一方面,上年增速基数(3.0%)偏低,也有一定影响,剔除低基数效应,全年GDP两年平均增速为4.1%,低于5.0%至6.0%的潜在经济增长水平。
“在经历一季度防控转段初期的全面复苏后,二季度房地产行业再现下行势头,并对整体消费、投资信心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实际经济修复力度明显减弱。”王青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稳增长,下半年宏观政策全面发力,经济复苏动能有所转强,完成了年初制定的“5.0%左右”的GDP增长目标。不过,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楼市继续处于调整阶段,仍对经济运行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此外,美欧央行快速加息、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影响,加之疫情“疤痕效应”尚未完全消退,也制约了2023年经济修复。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整体来看,2023年我们的经济还是保持了恢复性增长,但是增速不高。2024年需要政策面放大招,来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复苏,需要包括稳楼市、提振股市、拉动投资、刺激消费等多方面的发力,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经济增速,实现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经济发展步伐放缓、外需整体偏弱的背景下,我国货物贸易彰显了强劲韧性和综合竞争力。
https://d.ifengimg.com/w1024_h751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4/FB5A1AD9BFB63EE40E1D7A15E6A2BEEAD2D1BFD6_size1382_w1024_h751.jpg上海洋山港集装箱堆满码头/视觉中国
王青指出,2023年以美元计价,我国出口额同比下降4.6%,增速比上年大幅下滑10.2个百分点,与全球经济贸易减速态势相对应。但2023年我国出口占全世界的比重依旧保持在14%左右的高位,显示我国出口竞争力继续领先全球。这一方面与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出口“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有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我国近年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着力加大贸易便利化程度。这在2023年成功对冲了我国在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市场份额下降带来的影响。
在方正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芦哲看来,2024年整体贸易形势会好于2023年,一方面,随着6月以来的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降幅收窄,未来出口价格有望缩小降幅,从而对名义增速形成支撑;另一方面,部分行业的海外补库存会带动出口需求的好转。整体看比2023年乐观。
九方金融研究所所长程伟认为,今年外贸形势可能会与去年持平。虽然2024年全球经济有望回暖并带动外需好转,但海外去通胀进程的延续将会对出口商品价格形成压制,叠加逆全球化进程的演绎,2024年我国外贸形势仍是“喜忧参半”,总体来看或与2023年接近。
消费贡献率达82.5%,“城镇中产阶层”收入增速偏低问题需关注消费依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第一引擎。202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7.2%,消费市场恢复向好,消费规模再创新高,引擎作用凸显。数据显示,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2.5%,较上年提高43.1个百分点。
https://d.ifengimg.com/w1125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4/FAF874AD63529EB1AD3F620DE33D1FFEFB11EA02_size109_w1269_h1002.jpg
王青表示,全年来看,2023年社零累计同比增长7.2%,增速较2022年大幅加快7.4个百分点,这一方面源于消费场景放开后,居民商品消费需求释放,另一方面也与上年低基数有关。但剔除低基数影响,两年平均增速仅为3.4%,尚不及疫情前常态增长水平的一半。这一方面与后疫情阶段居民消费重心向服务消费转移有关,另一方面,疫情“疤痕效应”及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对居民消费信心的影响也不容低估。这也是2023年以来政策面反复强调要提振内需促消费的原因。
2023年我国服务零售额“狂飙”20.0%,远超商品消费增速。
王青说,由于2022年疫情对服务消费的冲击力度更大,加之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2023年服务消费比商品消费表现出了更强的向上弹性。伴随疫情“疤痕效应”进一步消退,居民消费存在一定内生修复动能,全年社零同比有望达到6.0%左右,实际消费增长水平会明显高于2023年。
https://d.ifengimg.com/w1125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4/00944309272E995CE8B1225FBD8DD6C5810210DF_size1672_w2560_h1657.jpg山东省济南市,元旦小长假,全市众多商家启动促销购物季,促进消费提升/IC Photo
居民消费能力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的高低,与就业息息相关。2023年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5.2%,较上年同比下降0.4%。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6.1%;中位数为3303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3%。
杨欣指出,扩大消费的前提是提高居民收入和改善收入预期。一方面是可以增加对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福利的投资,比如提高财政对教育、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的投入,以及尽快解决政府工程款等“民生欠账”问题,做好民生保障工作,让居民降低后顾之忧,轻装上阵,放心消费。另一方面是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改善就业质量,提高居民收入。
“提振A股也是刺激消费的可行方案。”杨欣说,资本市场的改善可以提振投资者信心,利好估值回升,进一步增加投资性收益。
芦哲建议,还可以通过个税改革来改善居民收入,比如降低低档税率,带来的财政减收规模并不大,但可以普遍惠及所有缴纳个税的居民,居民获得感更强。
王青强调,下一步在持续强化就业支持政策,进一步改善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同时,要通过产业政策调整、加快推动房地产行业实现软着陆等措施,重点解决“城镇中产阶层”收入增速偏低问题。这对2024年促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https://d.ifengimg.com/w1125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4/9F7394D5B51B3E48F29AD14E3FFF0F6565ED3A12_size3324_w2560_h1708.jpg2024年1月14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万人羽绒服雪地派对”/IC Photo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3%,新旧动能转换非朝夕之功2023年全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增长6.4%。分领域来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9%,制造业投资增长6.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6%。另外,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了10.3%,高于固定资产投资7.3个百分点。
https://d.ifengimg.com/w1125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4/E86EEFDEAE8FE45B1DBF573672EA40D444D2CA78_size95_w1147_h727.jpg
“房地产依然是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重要方面。”杨德龙说,“提振房地产投资增速是稳定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当前政策面正在推动新旧增长动能转换,其中基建、地产是旧增长动能的代表,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则是新增长动能的主要构成。”王青指出,一般认为房地产及上下游关联行业占整体经济的比重在25%至30%之间,影响很大,这也是2021年房地产行业转入调整过程以来,国内宏观经济持续面临下行压力的原因。尽管当前新动能增长较快,但仍无法抵消房地产行业下行带来的影响,短期内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动能尚无法取代旧动能。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先立后破”的主要原因,这对稳住经济大盘,稳定就业大局至关重要。
https://d.ifengimg.com/w1024_h767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4/4FE2731E55CD201A5B7953A3682DBDE155333C52_size857_w1024_h767.jpg2023年9月9日,工人们在江苏省淮安市区一房地产建设工地上忙碌/IC Photo
“新旧动能转换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式’。”王青说,政府的作用是持续完善投资和消费环境,为新动能壮大提供有利条件。与此同时,要全面落实“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除个别重大战略性领域外,将产业选择权更多地交给市场、交给企业家。
芦哲提到,观察高技术产业是否“立”起来,可以将“三新”经济占比提升为观察指标。“三新”经济指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截至2022年底,“三新”经济占我国GDP的比重在17.36%左右。芦哲认为,往后这一比重至少达到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才意味着高技术产业“立”起来了。程伟表示,产业的升级转型并非朝夕之功。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新能源等领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产业中的短板仍然明显。从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仍然需要较长时间。”程伟说。CPI连续三月负增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必要性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3年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重回景气区间以来,已连续3个月较上月下降,持续3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去年全年累计有8个月低于荣枯线。此外,去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涨0.2%,但12月CPI同比下降0.3%,也是连续三个月负增长。
https://d.ifengimg.com/w1125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4/0A72EF8E7F5911F96738C89B222582C8DC6B2FE3_size109_w1164_h627.jpg
https://d.ifengimg.com/w1125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4/681D931236FEFA9471263FEFDB8EC73DC958D323_size132_w1159_h730.jpg
“国内物价水平的低迷既是需求不足的结果,又是需求不足的原因。”程伟说,为了提振总需求,改善当前物价水平持续下滑的局面,今年政策仍有望加码。财政政策方面,由于2023年10月出台的万亿国债资金正在逐步下拨,短期内或以继续落实该部分政策为主要方向。但明年下半年不排除新一轮财政政策出台的可能性。货币政策方面,除传统的降准降息外,抵押补充贷款(PSL)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将加强对于“三大工程”的支持。
王青表示,PMI和CPI数据低迷主要受房地产行业下滑、消费需求不振等因素影响,这意味着在2023年三季度经济复苏动能转强后,四季度经济运行稳中见弱,货币政策实施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上升。
王青判断,综合官方制造业PMI指数及物价走势,一季度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下调的可能性仍然较大。接下来为支持银行继续保持必要的信贷投放力度,积极参与城投平台债务风险化解,也有必要扩大对银行体系长期流动性的支持,一季度降准也有可能在2月落地,预计降准幅度为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6000亿左右。“怎么看这个问题?我们看总体数据,更要看里面的结构性数据。”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这几个月CPI同比下降主要是结构性的和阶段性的,价格低位运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
“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些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会得到逐步缓解,居民消费价格有望随之企稳回升。我们预计,2024年价格会温和上涨。”康义说。
https://d.ifengimg.com/w1024_h681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4/9932FBCFF69A0F14FC06FD98A761736E10A16C85_size677_w1024_h681.jpg2023年12月26日,吉利长兴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工人在数字化生产线上忙碌作业/IC Photo
今年宏观政策将保持稳增长取向,GDP增速有望达到5%展望2024年,面对新的风险挑战,中国经济大船如何乘风破浪、持续前行?
王青预计,今年宏观政策还会保持稳增长取向,促消费将是提振内需一个重要发力点。2024年一季度已进入稳增长关键阶段,逆周期调节政策有望前置发力。其中,降息降准落地的可能性较大,基建投资也将保持较高水平。
他表示,今年我国GDP同比增速有望达到5.0%左右,经济运行会进一步向常态化水平回归。2024年经济增长动能将“前低后高”,其中一季度GDP增速将在4.4%左右,后续有望稳定运行在5.0%-6.0%区间。2024年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是居民商品消费还有较大修复空间,以及政策面会保持一定稳增长力度。此外,2024年全球贸易环境将会回暖,外需对国内经济增长有望形成小幅正向拉动。
“2024年宏观经济面临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仍是房地产行业何时企稳回暖。”王青说。2024年推动居民消费修复的一个关键是尽快推动房地产行业实现软着陆,缓解资产价值缩水对居民消费信心的冲击。另外,提振A股等资本市场,增加居民投资收益也能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https://d.ifengimg.com/w1125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4/9669A250A4175E19907B32A182105A23017CB29B_size1535_w2560_h1705.jpg2023年1月15日,江苏省淮安市汇通小商品市场内市民选购各类新年饰品/IC Photo
就在日前,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并做了重要讲话,讲话强调,“要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稳慎把握好节奏和力度”。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次讨论金融话题还是在1999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时隔25年后再次以金融为话题,标志着金融工作对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程度提升。”程伟说。
在王青看来,这意味着2018年以来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的势头将会延续。下一步的重点是扩大制度型开放,这是比跨境资金流动更高水平的开放,最终目标是打造一个“强大”的金融业,进而提升其服务国内实体经济的能力。
“历史表明,‘中国制造’在开放竞争中崛起,下一步包括金融业在内的‘中国服务’也要走上一条‘开放竞争’之路。这也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他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