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宪举:俄罗斯能承受住“毁灭性”制裁吗
来源:环球时报俄乌冲突已进入第三年,西方仍不愿放弃“以制裁击垮俄罗斯经济”的策略。不久前,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对俄实施新一轮500多项针对个人和实体的制裁措施。欧盟通过对俄第13轮制裁,对象包括银行、工业、技术等实业界的106名个人和88家法人。英国、加拿大、日本等美国盟国也亦步亦趋宣布对俄制裁。美国副国务卿纽兰称,新的制裁措施对俄来说是“毁灭性的”。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统计,过去两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实施了15628项制裁,其中美国出台了3500项。西方国家对俄实施的制裁是全面的,包括金融、科技、网络媒体、贸易、能源、运输、文体教育等等。说新的措施将是“毁灭性的”,未免耸人听闻,但也暴露了美国制裁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削弱俄罗斯的经济实力,遏制其发展,使其难以支撑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
毋庸讳言,“集体西方”对俄空前严酷的经济和金融制裁,对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造成外资撤离、通胀升高、外贸下降、科技进步放缓、卢布大幅贬值、军费激增影响社会开支缩减等困难。而俄政府在金融、能源、外贸、生产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反制裁措施。
一是在控制通胀方面,俄央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实行“平行进口”,提高基准利率,控制了西方制裁导致的价格急剧波动,稳定了金融系统。
二是在生产和商业领域,推行“替代产品”政策。俄企业接管了西方企业撤离后腾出来的200万平方米商业面积及两万亿卢布(约218亿美元)的商品市场,用本国生产的商品替代。这使俄经济转向新的增长轨道,成为自给自足的经济体。
三是在能源经济领域,俄增加向印度、中国等东方国家输出油气,并降低能源在整个外贸出口中的占比。2022年俄外贸总额5920亿美元,其中1/3是非原料非能源产品。
四是在对外经贸领域,俄在维护独联体、欧亚经济联盟、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平台的同时,加快与“全球南方”的合作步伐,恢复和搭建了新的替代性国际供应链和物流链。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开拓了新的能源出口市场,在贸易物流上从欧洲大西洋地区转向亚洲太平洋地区。俄与欧盟贸易在俄外贸总额的占比,从俄乌冲突前的50%降到16%,与亚洲的贸易占比从49%上升到70%。2023年7月在圣彼得堡举行第二届“俄罗斯—非洲峰会”,峰会通过了《圣彼得堡峰会声明》《2023至2026年俄罗斯与非洲伙伴关系行动计划》等文件,“全球南方”在俄对外关系中的地位明显上升。
2023年9月俄罗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第八届“东方经济论坛”,签署了373项协议,总额3.8万亿卢布(约414亿美元)。普京在论坛全体会议上表示,西方国家正在亲手摧毁他们自己创建的国际贸易和金融联系体系。在西方破坏金融体系的情况下,愿意不按西方模式而是为了全人类开展合作的国家名单正在扩大。他强调,远东地区是俄罗斯21世纪的战略优先方向。现在该地区的投资活力已是全俄平均水平的3倍,俄将继续改善远东地区企业的营商环境,增加对远东地区投资。
由于采取有力的反制裁举措,俄经济没有像某些西方政客和智库所预测的那样发生“崩溃”,2022年俄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下降2.1%(世界银行曾预测下降11.2%),2023年增长3.6%,2024年将处于徘徊或低速增长状态。需要指出的是,制裁是把“双刃剑”,美西方对俄的制裁措施产生了“反噬效应”。以能源为例,大幅削减甚至几乎停止从俄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导致欧洲陷入能源供应困局,推高了其天然气和电力价格,从而影响了居民生活。2023年欧盟经济增速仅0.3%,德国GDP更比上一年下降0.3%。而许多美国贸易商却源源不断将液化天然气运往欧洲,赚取高额利润。正如俄学者阿列克谢·别洛夫所说,“对俄制裁令美国获利,让欧洲衰落”。
2022年3月,美国控制的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把俄罗斯主要银行踢出该体系,以瘫痪俄对外金融系统。俄央行绝地反击,要求西方国家凡是与俄进行石油天然气贸易等大宗交易,必须用卢布结算。这一招既稳定了卢布汇率,又使卢布成为国际结算系统的选择之一,推动走向国际化。
近两年人民币在俄出口结算的份额增加85倍。现在,中俄近95%的双边贸易都用卢布和人民币结算。两年来,金砖国家在俄外贸结构中的份额翻番,达到40%。与其本币结算比例为原来的3倍多,达到85%。从今年1月1日起,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阿联酋和沙特正式加入金砖合作机制。金砖国家扩大到10个。俄罗斯是今年金砖国家的轮值主席国,有意把金砖国家升级为国际组织,在推进建立多极世界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而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金砖国家间更广泛地实行本币结算。
俄罗斯反制裁的经验和效果证明,只要采取勇敢、正确、适当的措施,西方“经济制裁”就没那么可怕。(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