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围墙“拆出”可回收明城砖2万块
“颗粒归仓 守护城墙”取得新进展一道围墙“拆出”可回收明城砖2万块南报网讯(记者 邢虹 朱彦) 4月27日一早,栖霞区燕子矶街道笆斗西里一处废弃老厂房内,几位工作人员开始了忙碌的拆、清、搬……拆的是一道围墙,清理出来的是南京城墙砖,搬到城砖仓库统一保管。这批城砖初步估计约2万块,是近年来回收数量最多的一次。回收的城砖将用于南京城墙修缮保护、城砖铭文研究以及展览展示等工作。如此大规模的城砖得以发现回收,源于由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和南京城墙保护基金会共同发起的文物保护类公益慈善项目——“颗粒归仓 守护城墙”。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向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颗粒归仓 守护城墙”的故事。7年多时间内,城墙守护者们将流落在外的明城墙砖一块块收集起来,累计回收城砖50多万块。这是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守护文物的一个生动缩影,“颗粒归仓”也火遍了文博“朋友圈”。
燕子矶街道文化站原站长董跃明是“颗粒归仓 守护城墙”的“老朋友”,燕子矶街道这批散落城砖的线索就是他提供的。一个多月前,本报记者和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南京城墙保护基金会相关工作人员在他的带领下,共同前往实地探访。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跟随董跃明寻找城砖的这一路,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颇有相似之处。由新燕路西口进入,眼前是一条只能供一人通过的崎岖野道,踏着废弃的装修泡沫、拨开没过膝盖的枯枝野草,董跃明引路,“披荆斩棘”,“宝藏”就在前头。
野道走到头,手脚并用地翻过一道已然坍塌的矮墙,所有人都眼前一亮——“这里有城墙砖!”只见脚下小沟里,散落着一块块大青砖,铭文清晰可见。“往左看,那边全是的……”董跃明这一嗓子,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向左一望,一道一眼望不到头的围墙,竟然全部都是用明城墙砖砌成的!
“南康府都昌县提调官某某司吏某某”“这是江西烧的砖”“这块砖虽然只能看到半边的铭文,但是从提调官的名字就知道是安徽烧的”……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迫不及待地盯着城砖仔细端详。这道围墙用砖基本为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的大青砖,铭文清晰可见,与南京城墙砖砖文格式、内容一致。围墙呈东西向,长度约有300米,高约4米,城砖约有2万块。
“这道围墙是南京电瓷厂的北侧围墙。”董跃明说。长期生活在笆斗西里一带的王女士回忆,上世纪50年代,因种种原因,大量的明城砖流失在外,一些作为建筑垃圾被处理和填埋,一些被用于房屋改建。电瓷厂的围墙就是那个时候用城砖修建的。该地毗邻南京外郭城墙,外郭被拆除后,同样有大量城砖散落,电瓷厂也收集了一些外郭的散落城砖用于建造厂区建筑,还有一部分城砖来自于中央门一带。
“我已经盯了好几年了,每个月至少都要过来看一次。”董跃明说,他一直关注着这片厂区,但因当时电瓷厂还未迁走,他便将这个消息告知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双方近年来一直关注着电瓷厂的动向。
如今,电瓷厂迁走,厂房推平,城砖达到了可回收的条件。
作为“颗粒归仓 守护城墙”的“老朋友”,董跃明时常骑着一辆自行车在街道穿梭走访,掌握了不少散落城砖的线索。2019年,董跃明提供线索并协助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在电瓷新村社区老厂区宿舍回收了上千块城砖。退休后,他仍十分关注此事,发现散落城砖线索立即上报。2023年,因对“颗粒归仓 守护城墙”做出的巨大贡献,他被评选为“最美城墙人”。
像董跃明这样的城墙守护者,南京还有很多。随着“颗粒归仓 守护城墙”项目的推进,南京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正不断加强,越来越多人加入到守护城墙的队伍中来。
【新闻多一点】在南京,明城墙,也是“民”城墙。“颗粒归仓 守护城墙”已成为社会公众参与文物保护工作的经典案例。
2016年11月,为切实加强南京城墙修缮保护工作,“颗粒归仓 守护城墙”项目正式发起,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散落的明城砖线索。7年多时间,已回收城砖50多万块。回收的城砖用于南京城墙维修、研究、展览等工作。
2020年1月9日,集中展示南京城墙城砖文化和“颗粒归仓 守护城墙”行动历程的砖集馆正式开馆。砖集馆位于“悦动·新门西”产业园区内,取“城砖文化集合传承”之意。
回收的大量城砖,极大保障了南京城墙的修缮工作,主要用于南京城墙日常维护保养、城墙本体修复、抢险及加固工程等。
南京城墙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遗产内涵,具有不可估量的研究价值。对回收城砖的信息采集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南京城墙砖铭文数据库,抢救了重要的砖文信息,推进了南京城墙的基础研究和展示宣传工作。
“颗粒归仓 守护城墙”项目围绕“城砖回归”主题,形成了以城墙文化遗产价值传播为目标、流散城砖回收为手段、砖集馆展示空间为亮点,多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南京城墙文化遗产保护创新模式。
页:
[1]